第6章 匠员与匠童

小说:大晋女匠师 作者:悟空嚼糖
    回村之路,三人又拐上“寿石坡”拣羊粪,贾三羊郁闷的告诉王葛“葛阿姊昨天送我的草帽,叫我阿母拿走了。”
    “别撅嘴了,我再编一个给你。”
    “真的”
    王葛点下头。
    贾三羊立马从背筐中取出镰刀“你用这个割草,葛阿姊,你家没镰刀吗你看你的手不疼吗”
    王葛的脸有多俊俏,手就有多粗砺,上面布满深旧伤口,虎口、指节均有茧子。“有镰刀,家里人种地都不够使。等我赚了钱,再多买把镰刀。”
    “赚钱阿姊没出过村吧,知道钱有多难赚吗”
    “你去过乡上”
    贾三羊得意道“我还去过县里咧”
    “那县里做买卖的,是拿东西换东西,还是拿钱买东西”
    “都有。我看那些货郎,钱、粮、帛布都收。”
    “三羊,你知道县里的匠人有考试这回事么可以考匠人等级”
    “嗯我大兄好像提到过这事儿。呀,你手流血了”
    “没事儿。”
    王荇眼睛红红的,给她吹手,问“疼么”
    “不疼。当生出茧子后啊,割的伤口已经不疼了。”她笑吟吟的割掉一片裙角,包住手掌。继续给贾三羊编草帽,她再问“要不要我编两个,也给你阿父一个”
    “好呀好呀”
    一旁的王荇垂低眼皮,血已经渗透布了,怎可能不疼只不过阿姊知道,跟别人说疼也没用。阿姊偷薅羊毛,是想给大父母做棉鞋,所以不得不讨好贾三羊。
    晚食过后,王葛姊弟趁院里无人,抱着两副木牍来到大父母的屋。
    “大父,我们今天得了宝贝”
    王翁发现孙儿的眼神比从前任何时候都亮,欢喜的揽他过来,问“虎头得了啥好东西”
    王葛没想和二老打哑谜,把木牍的捆绳解开,四片木牍在席上一摆,惊得大父母瞠目结舌
    “这是简牍哪来的”王翁在衣上搓搓手,才去触碰木牍,贾妪竟是连碰都没敢碰。可见简牍这等要物,普通百姓也知其珍贵
    王荇立即规矩跽坐,由王葛将寿石坡、河滩两次偶遇贵人的事,详细讲述了一遍。
    “咱虎头有造化呀”贾妪双手合十拜天。
    王翁与有荣焉道“那也得他姊弟俩懂事,才能对贵人的眼”紧接着又可惜道,“贵人们就是不知道过日子,你们看这木片片上,还空着好些地方,以后虎头可不兴这样浪费”
    “是”王荇也这样觉得。
    其实别看王葛两世为人,也觉得大父说的有道理。
    “大父,”她问道“那位贵人说的匠人考试的事,大父觉得我能试试么”
    “为啥不能正好,咱家有些存粮该卖了,别等乡吏了,咱自己去乡里打听,打听不着,就去县里”
    王葛眼眶都红了,说道“大父待我真好”
    姊弟俩手拉手离开,简牍是传家之宝,肯定要交给大父母保管的。
    贾妪这才平复了激动,稀罕的摸着被打磨的十分光滑的木片。
    “别摸字儿”王翁提醒。
    “知道”贾妪的手指避开墨迹,端着放到鼻前闻闻“有点儿臭。”
    “别胡咧咧那叫墨香”他将两副木牍重新绑好,却不知道该收置在哪儿。“以后花销大喽,得给虎头打个书案。”话是愁的,但嘴角都笑到耳朵根了。
    “给我”贾妪横了夫君一眼,她知道放哪。打开床头衣箱,右下角放着个竹盒,里头有好几样宝贝呢。把木牍跟竹盒并排放,再盖上衣裳。
    院门响,是王葛去挑水了。
    贾妪坐回去,犯愁道“阿葛是能干,可再过两三年就能相看了,到时大郎怎么办虎头又小,唉。”
    “你搁外打听打听,最好还是给大郎续弦,不然阿葛只能嫁在村里。”
    以孙女的人品,嫁在本村确实委屈贾舍村太偏,凡是人品出众的女娘,都想着嫁到县里,哪怕乡镇也可。
    若有女娘嫁进贾舍村,那肯定是从更穷的地方来的,比如三房新妇姚氏,就是从最穷的沙屯嫁过来的。
    贾妪问“夫君,你说张菜那小郎咋样”
    “不行。”
    “要真嫁在本村,张户不是挺好的他家儿郎多,还有两头壮牛,开荒种地,没有比得上他家的”
    “他家房还少哩几个儿郎挤一个屋”降降嗓门儿,王翁解释“正因为他家儿郎多,所以不行。娘家壮,女娘嫁出去才有底气姑舅家壮,到时阿葛受了气,咱怎么给她讨理打都打不过”
    “啧”贾妪瞪夫君一眼,“哪有你这样的,还没咋着呢,就想着打打打”
    隔日清晨,王翁和本村几户人一起乘牛车去乡镇。不运货的,给出牛的人家二升米;如王翁这样的运粮者,得给五升至一斗。
    这叫“脚力钱”,是往返的,回来不搭车也不退。这就是王葛没有请求跟去乡镇的原因。
    王翁去时兴冲冲,回来长吁短叹“要是早知道些日子就好了。”
    原来,他到乡上一打听,还真有匠人考级这回事儿,减免的税和役,相当于朝廷给匠人的俸禄。级别中,最低为“匠童”,五月初七就是考试时间一年只考一次。
    贾妪高兴道“这不挺好么还有俩月时间准备哩。”
    “唉,阿葛要报考的手艺,三天后就统计报考名额,倒是不用交钱,只交手艺,手艺过关后先成为匠员,到了五月,才有资格去县里考匠童。”
    王葛肯定不死心,问“大父,咋个交手艺法”
    “我老喽,头回听到还有这样新奇的考法,叫作计花鼓。”
    不多时,王葛回屋,把木床下的筐拉出来,这里面全是从前拣的石头。心情不好时,她就挑石头排解烦闷。
    她给张季鹰的“鹿石”,并非在河滩现拣的,是一直随身揣着的。贾舍村时有富贵子弟来游历,万一能投其所好呢她先后用奇石换来过漆质耳杯、麈尾扇、石质簸箕砚,这些都是平民百姓难得一见的贵重物,包括前两天换来的木牍当然都交给大父母保管了。
    前世今生,她都知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    她一边筛选石子,一边回想大父带回来的消息。
    ------题外话------
    姑舅家指公婆家。晋时亲属称谓大多沿承汉制,妇称夫之父为舅;称夫之母为姑。姑舅在,则称君姑、君舅;去世后称先姑、先舅。
︾ ︾ ︾ ︾ ︾ ︾

==》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+ : 98YE.Com 《==

︽ ︽ ︽ ︽ ︽ ︽


打开《漫豆包: Mdb55.Com 》,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~~~

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,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、言情小说、玄幻小说、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
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,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###nilove.net ,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。
版权所有 © XinShu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