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第127章

    姜棠没急着去杼原街,刚回来,也得给人时间歇一歇。
    她对梧枝道“你回去吧,给你一日假,银子好好收着,不放心的话可以存银庄。”
    这些话是从前怀兮对她说过,现在又告诉梧枝了。
    梧枝眼神明亮,恨不得发誓表决心,她觉得姜棠实在是太好了,这可是银子呀。
    她就是个绣房的小绣娘,何德何能,能给主子办事的时候自己赚钱。
    梧枝谢恩之后就回下人房了,也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这样的好事。
    次日,姜棠去了趟杼原街,她先看了静墨佩兰,然后才去的刘家。
    刘扬正在洗衣裳,刘大嫂和刘大婶去出摊了,这会儿没在家里。
    刘二郎去了书院,最小的那个姐姐带着,姐妹俩坐在树下翻花绳。
    听见敲门声,三人齐齐抬起头,刘大妮喊了声姜姨,刘扬先把手上的水冲干净,理了理衣裳,道“东家来了。”
    刘扬“东家先进去坐,大妮去沏茶。”
    说完他便回屋拿账本还有带回来的银子和宝石了,账本锁着,家里人他都没给看,除了账本,两张一百两的银票三十多两碎银子,是卖皮毛换的。
    刘大妮倒完茶水就出去了,等人走远,刘扬才慢慢道“皮毛大概有一百二十三张,有牛皮羊皮,还有两张老虎皮,一共买了二百三十六两。”
    “换回来的宝石和玉石都在这儿,静墨姑娘和佩兰姑娘帮着看的。”刘大郎也不认识这些东西,静墨佩兰说行就行,不行就是不行。
    看着亮闪闪的,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钱。
    其他的账本上写的很清楚,租车花了十两银子,请的四个镖头每人四两银子,路上吃饭住客栈花了十五两,主要是住客栈花的多,不过也是省着的。
    客栈都是梧枝三人住一间,镖头两人一间,刘大郎和自己人两人一间,男子占的地方大些,但就是这样还花了不少。
    其余的打点关系用了几两银子,来回一趟就下去了五十两。
    姜棠给了五百两银子,剩下的全用来进货了。
    刘扬心里也忐忑,他自己买了差不多五十两银子的东西,皮毛卖了二十多两,剩下的玉石还不知道能不能换钱呢。
    姜棠看账本都对的上,她道“这趟辛苦了。”
    刘扬不自在地挠了挠头,“辛苦说不上,也涨了不少见识呢。”
    姜棠“这些我想法子出手,你那边需不需要帮忙。”
    刘扬自己还带了五十两银子的东西,他不认得这些,姜棠能帮忙就再好不过了。
    他没推脱,“那有劳了。”
    姜棠把东西带上先回了趟家,她这边的有三匣子,其中两个不是特别大,两只手那么大的底儿,三指宽的高,里面慢慢当当五颜六色的石头,加起来二十多颗,中间用鸭绒隔着。
    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,还有些看着不像宝石的,应该是玛瑙玉石。
    另一个匣子很大,里面有两块玉石料子,可以打手镯之类的,暂且估算不出价钱。
    姜棠选了两样,先去当铺看了看。
    顾筱那边能收,可是做生意不能光指着别人,姜棠自己也得心里有数。
    去当铺那边一问,老板说这样的石头一颗四五十两的样子,宝石值钱,但也没那么值钱,说到底,还得师傅把它们做成首饰,价钱才能往上翻几番。
    姜棠又去几家首饰铺子看了看,这个都收,价钱比当铺的高一些,问清楚后,她才去见顾筱。
    顾筱看着这些眼睛有些直,她喜欢做首饰,自然喜欢宝石。她也没问姜棠是哪儿来的,而是沉浸在流光溢彩的颜色中。
    顾筱看了一会儿,目光撕下来,道“得一颗一颗估算价钱,我请师傅过来。”
    多宝阁有专门做首饰的师傅,拿着一个小小的放大镜,一个一个地看,光姜棠在别处看的两颗,价钱就高五六两银子,比其他的首饰铺子还高一些。
    师傅看石头的功夫,姜棠和顾筱就在一旁喝茶,差不多半个时辰,便把所有的宝石连着两块玉石的价钱算出来了。
    宝石一颗在五十五两到八十两之间,总共二十三颗,加起来是一千六百八十两银子。
    两块玉石水色一般,但胜在足够大,可以打一套首饰,能打一对镯子一件玉佩一套头面,剩下的边角料还能做笔洗摆饰,都能卖钱。
    收这些东西也是生意,做好的能卖出去就是赚钱,卖不出去就是赔钱,不止看石头,还看师傅的手艺。
    大师傅给两块玉石估了价,一块六百五十两,一块八百五十两。
    知道姜棠是熟人,两边也有生意往来,所以价钱还算良心。
    价钱估完了,顾筱问“你慢慢想,若是出,多宝阁是最合适的地方。”
    这些东西姜棠留着没什么用,若是家中玉雕师傅,留着还能做传家宝,可不会做这些的,留着连摆设都算不上。
    姜棠自然想要银子,她道“出了吧。”
    顾筱把一样一样登记在册,在她们眼中,每样石头都有名字,记好名字和大小,再写上价钱,最后一合就好了。
    总共是三千一百八十两银子。
    顾筱挺高兴的,她道“等东西打好,我送你一样小的吧。”
    大件卖钱,边角料可以做小物件,到时送姜棠一些,日后再有这种料子还能卖给她。
    姜棠也把刘扬的出了,总共二百九十两银子。
    抛去本钱,给刘大郎的应该是一千零八十五两,她这一趟赚了一千八百五十五两银子,一个多月,委实不少。
    去西北能赚钱,倘若本钱再多一点,利润还能翻好几倍。
    这是极少人发现的商机。
    姜棠一边为赚钱高兴一边为即将到来的西北之行高兴,她也想去看看,见识见识不同的风光。
    想起顾见山给她写的信,上面并未说西北多好,但他是盼着那里越来越繁华的,这些,她能做到。
    姜棠回了一趟杼原街,把属于刘扬的分成给他,然后又给佩兰静墨一人包了五两银子的红包。
    只不过两人打死不要,这一趟赚了不少呢,吃和住都是姜棠的,哪儿还好意思再要钱。
    若下次还能跟着去就很好了,做人得知足。
    姜棠道“先歇半个月,下次的时间再定,这一趟辛苦你们了。”
    回来指定得歇歇,再看看家里人,半个月很快就过去。
    姜棠会去西北先安顿,卖东西最好有铺子有仓库,这样一来那边也得留人。
    佩兰静墨也不知说什么好,一方面为姜棠记着她们的情谊感动,另一方面又为所见所闻震惊,原来侯府之外盛京之外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。
    这一行虽帮了忙,却也不是大忙,而且,这些事其他人也能做。
    两人只靠二十两银子就赚了九十多两,若是靠月钱,得从出生起就在侯府干活。
    最难得的是姜棠还愿意用她们。
    静墨道“这次是因为你,我们也没什么好招待的,所以在赢天下订了一桌酒席,千万别推辞。”
    都这么说了,姜棠自然点头答应。
    一趟西北之行赚了将近两千两银子,难怪走商辛苦却有那么多人愿意跑。
    越是难做的生意,回报和收益越高。
    姜棠回去之后给顾见山写了封信,写了做生意的事,又隐晦地提了提自己想去寮城越城看看。
    她不知道顾见山是什么想法,是觉得自己受不住辛苦还是觉得她去不成西北,留在盛京安稳自在,只等着他回来就好了。
    可这一辈子有多少年可以等,若是顾见山不愿意,那她就自已去,去西北之后也不看他,只管做生意。
    写完信,姜棠把顾见山放了放,而是把账本写的更清楚些,又写了份文书,好找陆锦瑶安阳谈入股的事儿。
    小吃街开了一个多月了,租金收了前三个月的,如今总共租出去二十一个摊位,除了多宝阁走的分成,其余的都是整租。
    算上押金,第一季度的租金总共是一百二十两,而多宝阁第一个月的分成是五十三两,加起来有一百七十三两银子。
    摊位不需要银子周转,只把押金留出来就成,剩下的全给分了。
    陆锦瑶分了二十八两,安阳不过分了十四两,但看见钱就是好的,不愁回不了本。
    小吃街有凝悦管着,火锅店有掌柜的,几个小吃摊自己干自己的,只一个月收一次钱就成,姜棠倒不担心盛京的生意。
    她拿着写好的文书找了一趟陆锦瑶,陆锦瑶没有先问生意的事儿,而是道“那你这是打算去西北了”
    陆锦瑶一句话,直接点明了姜棠的打算。
    姜棠没有否认,道“的确有顾见山的原因,但也是为了生意,我用五百两做本钱,赚了一千八百两。”
    而一般人既没这么多银子,也没这样的门路,想赚这个钱很难。再过一阵子,会有很多商人去西北的,她赚的自然少了。
    光赚不花也不成,姜棠打算拿二百两银子出来,去施粥做善事,也算结个善缘。
    陆锦瑶明白了,这两样占的都不少,只是西北到底比不上盛京,“若是觉得那里不好就回来,你打算再拿多少银子出来。”
    今儿是六月二十三,小吃街花了将近七百两银子,算上这次赚的,姜棠现在手里有一万四千多两,不过其中有五千两是郑氏给的。
    这五千两能不动就不动。
    就算赚钱了,也不能把银子全投进去。
    这回是什么事儿都没有,赶上出事儿了,那就全赔了。
    赔个一千多两姜棠还能承受,但赔一万两银子,那家底都得败光。
    姜棠打算先拿一千两银子出来,贪多嚼不烂。
    陆锦瑶道“那我拿五百两吧,人是你的人,分成要其中两成。”
    给刘扬三成,姜棠占五成,陆锦瑶占两成也不少。
    而安阳那边,拿了二百五十两银子,占了一成利。
    分成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分成,银子一凑,就凑了将近两千两。
    问刘扬敢去吗,他倒是没有片刻犹疑,说敢。
    不过,刘扬没有提入股的事,一来几百两银子是他的全部家当,能在杼原街这片买个宅子,她娘每日起早贪黑,也挺辛苦的,无论是买铺子,还是买田买地都好。
    总之不能全投进去。
    一回拿四五十两银子,带着自己的东西就够了,更多的就不合适了。
    这边商量好,刘扬就和自己人说了,定的是下月中元节后走。
    中元节还是避着点的好。
    梧枝也去,直接去杼原街准备去了,这次兴许去蜀地。
    绸缎卖得尤其好,胡族人想尽快地融入御朝,最简单的法子就是穿御朝人的衣服,吃御朝的饭食,穿也想穿最漂亮的绸缎。
    南北互通,刘扬还想带些瓷器去。
    姜棠前两日给顾见山写的信,一个月后就该收到回信了。
    她不知道信上的话她想不想看,一家人,什么事都该商量着来,可是姜棠也不想被顾见山左右。
    若是她现在有孕,肯定不会去西北,既然没有孩子,生意也能做,谁都去得,为何她去不得。
    七月十六,刘扬一行人离开盛京,姜棠还没收到西北的来信。
    又等了五日,仍然没信。
    姜棠问春台“那你看有没有别处的信,西北那么多人呢,是都没有信,还是单我没有”
    春台看的于心不忍,可还是管好嘴巴,“回大娘子,若是有,小的肯定带回来。”
    姜棠“别人的有吗”
    春台“有几封。”
    那顾见山为什么不写信回来。
    最开始只是担心他不答应,如今则是担心他出事。
    西北战事停了,也没听打仗的消息,那究竟是为什么。
    姜棠垂下头,“那再等等。”
    这种日子,冯姨过过无数次,每次都在期盼中失望,她该慢慢习惯才是,只是顾见山又走了三个月,一年才十二个月。
    姜棠“若将军回来,别说我问过这些。”
    省着顾见山知道了担心。
    春台更于心不忍了,但还是忍着没说。他心想也就一日半日,最迟明儿将军就回来了。
    直到次日中午,顾见山突然出现在家里,姜棠还以为自己眼花了。
    站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喊了声夫君。
    顾见山还穿着盔甲,额头一层细密的汗,被太阳一照,显得人黑了两分,好像也更精神了。
    姜棠下意识看顾见山身边的春台,春台仰头望天,一幅不关他事的样子。
    姜棠哪里还不知道为什么,“你回来怎么不写信,你你还回来干什么”
    顾见山深吸一口气,道“回来接你去新家。”
    再拌嘴也不能给外人看。
    两人进了正屋,顾见山一边解铠甲一边说话。
    顾见山觉得信上说不清楚,还是亲口说比较好,况且,这回回来也不是简单的回京述职,他是送徐桢南回来的,徐桢南要卸甲归田了,顾见山要接兵符。
    姜棠才知道,徐桢南今年已经四十六岁了,只比顾盛淳小四岁。
    顾盛淳就是从前的永宁侯,现在身上已经没有爵位没官职,也是她公公,不过,赎身后没怎么见过。
    徐桢南两个女儿早就出嫁了,连外孙都有了,西北冬日不好熬,他落了一身病根,不过,好在能顺顺利利地退下来。
    退下来的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兵伤病,能熬到这个年纪的,身上多少都有军功,日后的日子肯定不差。
    徐桢南日后,估计会像顾盛淳一样,领一个白拿俸禄的闲职,却没多少实权。
    做武官做到这个份上,算是极其顺利的。
    再者,他没有儿子,外嫁女出事也不关娘家的事,日后想必也不会跌什么跟头。
    姜棠由衷为冯姨和徐将军高兴,可真好,两人分隔了大半辈子,终于能厮守在一块儿了。
    不过也有些可惜,大半辈子一晃而过,两人之前在一块的时间有多少,一年两年
    姜棠偏过头看向顾见山,顾见山神色温柔。
    姜棠带着几分傲气,道“看什么看,我没说要跟你去。”
    顾见山“我想快点回来,绝无故意隐瞒之意。再说,我已经向皇上请命了,你大人不记小人过,跟我去吧。”
    姜棠也不是这么好哄的,“看你表现。”
    她是高兴的,高兴于和从前比,顾见山没有变,也高兴于顾见山能把她的话记在心里。顾见山能支持她做生意自然好,她也会好好做,做一个好商人。
    这事应该不是收到她的信后才决定的,顾见山应该早就想过。
    能去西北自然最好,可连着春台一块儿瞒着她,休想几句话就给她糊弄过去。
    不过,嘴上说考虑说不去,姜棠心里已经答应了。
    去西北不是什么小事,各方各面都要准备齐全,府上怎么办,带多少丫鬟小厮,还得和陆锦瑶安阳等人打声招呼,这些事一时半会儿也办不完。
    顾见山这回最多留五日,五日之内就得回去。
    带着姜棠,自然不会日夜兼程地赶路,但也不能太慢,同游山玩水那般。
    顾见山晚上见她还不松口,故意道“你不去也好,山高水远,你也受不了这个苦。”
    姜棠道“谁说我受不了的,我会骑马,又不是只会坐马车。”
    顾见山语气认真了些许,“真的很远,路上也很苦,你现在反悔还来的及,等到路上,我不会送你回来。”
    私心顾见山当然愿意姜棠跟着,哪怕在寮城,也好过盛京。
    但好与不好显而易见,若是寮城好,御朝都城为何不在寮城。
    顾见山想让姜棠去西北,也不想。
    姜棠道“我能不能适应就不劳你费心了,再说,我也不单单是因为你,我还有生意要忙”
    顾见山不介意这些,“有部分原因在我就够了。”
    听他这样说姜棠心又软了,“知道了,梧枝说寮城比越城好,先住寮城,日后再搬。你别担心我,寮城那边什么样,宅子收拾好了吗,又要搬家了,乌金点金也得跟着”
    姜棠要去西北的消息本来也没打算瞒,先告诉的陆锦瑶,陆锦瑶又告诉了郑氏。
    郑氏愣了好一会儿。
    她恍惚间好像想起了从前的日子,那时顾见风刚出生,豆丁大的人,她一个人怀孕,一个人生孩子,一个人养孩子。
    那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。
    顾见风的性子好像也有她的原因。
    去就去吧。
    郑氏回过神,对陆锦瑶道“你说,我帮着收拾点东西,姜棠会收吗”
    陆锦瑶“怎么不会,您是五弟的母亲,如今也是姜棠的母亲。”
    郑氏笑了笑,便收拾东西去了。
    她什么都想给姜棠带上,路上的吃食、衣服料子、药材、银子
    觉得两人什么都用得到。
    郑氏还把自己做的小衣裳小鞋子找了出来,这些是她闲时做的,姜棠那边没什么消息,也没机会送。
    直接放行李里面吧。
    也不知什么走,郑氏这几日都在准备行李,顾盛淳如今无事可做,倒也会帮着郑氏做些事,“西北冷,带点棉衣棉被去。”
    郑氏点了点头,吩咐下面丫鬟找两床新被子,自己压箱底的皮毛也翻出来了些。
    东西收拾好,只等陆锦瑶打听清楚何时走,她带着东西去送一送。
    圣上说五日内回西北,姜棠不想拖到最后,所以把各处打点好,就收拾东西了。
    安阳挺难过的,说她成亲姜棠肯定来不了了,姜棠道“你提前写信给我,说不准我就回来了。”
    盛京还有生意,她总不会一直待在西北。
    火锅店她放心,顾府留了凝悦,凝悦本来也想跟着姜棠,但她得负责小吃街的事儿,还有一府上下,都得打点好。
    下人带的并不多,绣娘留了两个,厨娘带着,正院丫鬟带走一半,剩下的就全留下了。
    只做做打扫的活,也不会太累。
    而李管事被敲打过,自然对府上的事上心,姜棠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。
    七月二十五,三辆马车出了城门,先经过城郊十里亭,此处,离盛京城有十里地。
    春台远远看见十里亭旁有马车,回头道“前面有人。”
    “停下,”姜棠对顾见山道,“应该是陆姐姐。”
    马车停到十里亭,姜棠对春台道“告诉后面的人不必下车。”
    那辆马车也有动静,陆锦瑶先扶着丫鬟的手下来,然后又把郑氏扶了下来,最后下来的是昭哥儿。
    姜棠和顾见山赶紧行礼,郑氏先扶起姜棠,“好孩子”
    郑氏声音有些哽咽,不明缘由地想哭,她拉着姜棠的手,话却是对着顾见山说的,“要好好照顾棠儿,路上一定要小心,常回来看看。”
    母子许久未见,顾见山重重地点了点头,“儿子谨记母亲教诲。”
    郑氏拍了拍姜棠的手,“我给你们收拾了点东西,路上带着,吃的是红色包袱,穿的用的在紫色包袱里。”
    郑氏准备的齐全,陆锦瑶只准备了些药材,还有几样好吃的点心,她抱了抱姜棠,“常往家里写信,昭哥儿会很想你的。”
    顾宁昭人小,知道长辈说话的时候不能插话,所以一直眼巴巴地看着,等大人说完他才说“棠姨,五叔叔你们可要常常回来呀,还有点金乌金”
    姜棠忍不住笑了笑,“点金乌金带走了。”
    路途遥远,她们这个小家自然是要在一块儿的。
    顾宁昭瘪了瘪嘴,却没哭,和母亲祖母一齐送一行人远去,马车一开始还那么大个,还有哒哒哒的马蹄声,后来就剩个黑点,连马蹄声也听不见了。
    姜棠时不时掀开帘子往外看一眼,到最后什么看不见了。
    顾见山握住她的手,姜棠看向他,然后笑了笑,“不看了,走吧。”
    正文完
︾ ︾ ︾ ︾ ︾ ︾

==》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+ : 98YE.Com 《==

︽ ︽ ︽ ︽ ︽ ︽


打开《漫豆包: Mdb55.Com 》,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~~~

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,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、言情小说、玄幻小说、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
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,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###nilove.net ,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。
版权所有 © XinShu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