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二章 安喜县

    “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
    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”
    安喜县。
    刘备大小三十余战,军功累累,然,朝廷只封了一个小小的安喜县令。
    果然如之前李孟羲预料到的那样,朝廷若能功赏分明,就不愁无人可用,哪里又会使黄巾乱起。
    早有预料,万般功勋,不如黄金千两,但事情当真发生之后,刘备痛心疾首。
    所痛者,非是官职太小,而是朝廷功赏不明,岂不寒了志士之心。
    天下志士与朝廷离心离德,汉室危矣。
    刘玄德,站在安喜县城楼之上,城外,入眼荒凉,民生凋敝如此,听闻黄巾刚定,朝廷又派赋税下来,百姓苦也。
    刚至安喜县,李孟羲提议,宴请本地豪强。
    李孟羲特意找了张飞,跟张飞耳语一番,不知李孟羲给张飞说了什么坏点子,张飞听得一脸兴奋。
    李孟羲代刘备设宴,宴请督邮前来赴宴。
    此为鸿门宴。
    目的是,震慑屑小,敲山震虎,新官上任三把火。
    宴上,有甲士手持刀兵,目光森森的瞪着督邮,直瞪的督邮冷汗直流。
    张飞劝酒,极其无礼,逼着督邮一个劲儿的喝,督邮要是,喝慢一点,张飞立刻就冷哼一声,豹眼环瞪,抱着酒坛,就要找督邮麻烦。
    此宴,就是为了欺负督邮,让督邮知道,来这当官的刘备刘使君是不好惹的。
    宴闭,督邮是被人抬回去的。
    经过此事,督邮便对刘备畏惧三分。
    打的一拳开,避得百拳来。
    权利的倾轧角逐就是这样的,若不先展露出獠牙,刘备若是想给百姓干点什么事,督邮等本地豪强,必会各种使绊子。
    而若是,我方先展露出恶意,彼知我不好惹,不仅不敢使绊子了,还怕惹祸上身,会躲着我等。
    如此,免去很多麻烦。
    安喜县,一普通小县,耕地不多,人口也不多,刚好,安置下黄巾之乱中收拢的万余流民。
    李孟羲走访各处,发现,以文安县的体量,哪怕买粮呢,好像文安县的产出,不够养万余人。
    只好,自己开垦土地了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刘关张三人,跟着李孟羲来到了李孟羲所说的开垦的地方。
    不是别处,就是文安县城北大路,大路两边,有很宽广的空白地带。
    这是李孟羲找到的第一处可开垦为耕地的地方。
    刘备讶然,这附近好大一片,哪里是田,分明是路,车来人往的,路都被走瓷实了,怎么可能种出来粮食。
    “县丞往东十里,有河滩,河滩多淤泥,淤泥肥沃。
    若把从河滩处担来,铺在此方圆之地,某算过,大致二十担,可铺就方圆两尺,厚两寸之土。
    大致土有一掌之深,便足可耕种。
    我军人力充足,民夫万余人,哪怕每日,只铺田一亩,百日,便是百亩田,或可经营。”
    李孟羲的思路,总是这么奇怪。
    刘备三人怎么也没想到,地还能这么种,还能从十几里挑土挑过来铺成田之后再种。
    刘备三人没见识过,李孟羲见过实例。
    刘备没见过红旗渠,没见过大寨,自然,不知劳动人民的伟力,有多强大。
    于是,在李孟羲的提议之下,安喜县近郊,一切无主并且有可能开发成耕地的地方,零零散散,统计出的,加起来粗略估计,可开垦的耕地有五万多亩,数量喜人。
    五万多亩,是个什么概念呢,义军平均,每人可有耕地五亩。
    汉代的亩比后世的小,大概为后世的四分之一。
    折算下来,大致,每人一亩地。
    一亩地,一年收到粮食,汉代的麦子产量是两百多斤。
    按一个人,一天得吃两斤粮食的量来算,这些耕地,如果全部开垦出来,能解决义军万余人三分之一的口粮问题。
    而开垦这些耕地,少说得一年。
    一年之后,义军三分之一的口粮可以自足了。
    然后,再怎么说,也是一个县呢,地域开阔,各种比较难开垦的地方,百姓不是不想和不能开垦,收成低,灾荒不断,再加赋税严重,整日辛劳,还不一定能吃饱肚子,开荒,非一年之功,性价比太低,而风险大。
    百姓没有本钱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赌。
    唯有,义军有很多闲人,又不在乎风险,才有精力大规模开荒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讨伐黄巾一年以后,公元,185年,安喜县。
    安喜县变得远近知名。
    从县城往外走,一走出城墙,官道再往前走三百步,继续前走,官道两边,便全是农田。
    田里,麦子金黄,金灿灿的一片麦浪。
    田边,有义军的兵士在田边看着,防止有人偷割麦子。
    如果走近,走在田里,便能看到,田地被一道道水沟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块,河水从十几里外,被水车,水道,引到了田地之中。
    当时为了修筑水利工程,可谓不计公本,而成效喜人。
    灌溉系统,再加上水井,有了足够的灌溉,麦子长势喜人。
    再加上,堆肥施肥足够,义军的农田,庄稼长得比乡人们的庄稼好的多。
    甚至有传言,说刘备军中有奇人异士,能呼风唤雨之类的。
    只是因为地少。
    普通百姓,一人得种几十亩地。
    而义军,一人分不到五亩地。
    人力是如此充足,几乎能把庄稼当花来精(喵)种了。
    义军的庄稼地里,一根草也没有,这么说虽然夸张,但是,足以说明义军田地照料的比较好。
    不仅是田地,义军这一年来,有了基地,兵器打造,训练,等等,直接飞跃。
    义军有一处长二里宽二里的巨大校场,用于练兵之用。
    校场之上,喊杀声阵阵。
    如今之义兵,与一年以前相比,已有质的飞跃。
    义军现在,有精兵两部。
    一部曰为“青巾”,是因最早训练青壮时,李孟羲随手找了青色布条分给青壮,以做区分。
    遂成传统。
    青巾之士,人数两千人。其训练充足,军纪森严为义军的中坚力量。
    一部曰为,“突骑”,为关羽所率,人数一百五十人,其中二十人陪马甲,为破阵之骑。

︾ ︾ ︾ ︾ ︾ ︾

==》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+ : 98YE.Com 《==

︽ ︽ ︽ ︽ ︽ ︽


打开《漫豆包: Mdb55.Com 》,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~~~

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,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、言情小说、玄幻小说、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
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,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###nilove.net ,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。
版权所有 © XinShu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-2